2017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基础考点: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对于2017中级经济师考试,天道酬勤,努力才会有收获。东奥小编为大家整理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内容导航】
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通过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进行调节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财政税收》科目第一章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知识点】: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经济稳定,关键是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财政在这两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关于结构平衡,实际上是个资源配置问题,前面已进行了分析,这里着重对财政在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方面的手段加以分析。
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
所谓预算收支调节,就是改变预算结构或规模以影响宏观经济水平,达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这种方式是政府根据现实条件下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或滞涨,利用国家财力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主要是通过作为财政收支计划的国家预算来进行的。由于国家预算收入通常代表可供国家支配的商品物资量,是社会总供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国家预算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调整国家预算收支之间的关系,就珂以起到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而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当社会供求总量平衡时,国家预算应通过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与之相平衡。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会经常发生变化,时而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而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就要求国家适时采用赤字预算和结寨预算来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的功能,即人们在设计财政收支制度的时候,使财政收支的扩大与缩小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呈相反方向的变化,以此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
内在稳定器调节的最大特点在于无须借助于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的效果,使这种内在稳定可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自身调节作用,不用政府采取任何有意识的政策干预。
内在稳定器调节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制度。在财政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在这种税制条件下,当经济过热而出现通货膨胀时,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适用税率相应地提高,税收的增长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从而可以抑制经济过热;反之,当经济萧条时,企业和居民收入减少,税收的降低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降低幅度,从而可以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当然,上述作用是以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有相当大的比重为前提的。目前在我国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在全部税收中占的比重都比较低,况且企业所得税还实行比例税率,因此,这种作用比较小。但从长远来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收支出等)的安排上,其效应正好同税收相配合。经济过热时,失业人数减少,转移性支出减少,对经济起抑制作用;反之,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加,转移性支出增加,对经济复苏和发展起刺激作用。
3.通过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进行调节
通过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进行调节,主要是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等相配合进行调节。这样的调节只要配合得当,协调得好,往往能取得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主要是松紧搭配的政策,如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等。财政政策的松紧主要是以预算规模的扩张与收缩来衡量和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则主要以利率的下降与上升以及信贷规模的扩张与收缩等来衡量和判断。
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等的配合主要是财政政策如何协助产业政策与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的实施,当然,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等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各自之间有相互渗透和交叉。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都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处于基础的地位。
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祝大家2017中级经济师考试轻松过关!更多习题欢迎查看:2017年中级经济师每日一练汇总
(本文是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东奥会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