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老师:初级会计备考冲刺秘诀,如同打怪兽,主要抓重点!
初级会计考试步步逼近,很多考生慌乱不堪,基础课程“掌握不扎实”怎么办?
时间越来越短,学习真的来得及吗?
成成老师告诉你:来得及!短期学习就是要冲!
老师温馨提示:本章分值在10分左右,近三年的分值统计显示占比幅度较大,知识点覆盖的题型较多,所以应该在考前这段时间内,来学习此章的重点和考点!
【提示】四表一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特别提示】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大体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流动性大的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排在后面。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要求清偿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在企业清算之前不需要偿还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排在后面。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即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平衡。
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提示】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本年度不相一致,应按照本年度的规定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上年年末余额”栏内。
【成成说】上年期末是本年期初;有调整时,按照本年情况调整。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根据一个或者根据几个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如“短期借款”“资本公积”等项目。
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2)根据有关明细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变化)
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明细账科目期末余额计算填列:
例:
“应收账款”项目: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期末余额+预收账款(借)期末余额
(若存在坏账准备,需要减掉)
“应付账款”项目: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贷)+预付账款(贷)
“预付款项”项目:
预付款项=应付账款(借)+预付账款(借)
(若存在坏账准备,需要减掉)
“预收款项”项目:
预收款项=应收账款(贷)+预收账款(贷)
【成成说】收对收,付对付,资产看借方,负债看贷方。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①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 -“长期借款”明细科目中“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
②“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总账科目余额-“一年内摊销的数额”
③其他非流动资产(负债)=其他非流动资产(负债)余额-1年内(含一年)收回(到期偿还)的金额
【总结】长期项目=长期余额-1年内到期的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①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 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 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存货= 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存货跌价准备
【注意】“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不属于存货。
【答案】A
【解析】“短期借款”是可以直接通过相应的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列在资产负债表上面的,选项A正确;“长期借款”需要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选项C错误;“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需要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选项B和D错误。
【答案】ABCD
【解析】“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或成本(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受托代销商品”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以上,就是奥奥为大家整理的成成老师《真题说 · 财务报表》直播课的主要内容,由于课程时间有限,老师还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没有讲完,大家可以在APP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课程,更多好课在等你哦!
老师温馨提醒:虽然初级会计考试备考时间越来越短,但是我们现在最应该考虑的不是时间问题,而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就像我们抗击疫情和打怪兽一样,抓住重点好突击!
直播过初级,东奥陪你战!
注:以上内容来自东奥成成老师分享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