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考点框架
考点一:劳动的供给原则
考点二:劳动的供给曲线
考点三:其他要素(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
经济学分析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要素的所有者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当要素供给者局限在消费者时,要素供给问题就有一个基本特点,即要素数量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如,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可利用,但显然没有一个人可以每天提供24小时的劳动。因此,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下,要将其全部时间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考点一:劳动的供给原则
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供给和闲暇对于消费者都具有效用和边际效用。
劳动的效用与边际效用
效用和供给的原则 | 特点 |
劳动的效用 | 劳动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收入,而收入有效用。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
劳动的边际效用 | 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
劳动的供给原则 |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
考点二: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1.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2.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交替作用
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劳动供给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