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和职场的话题,想说又不敢说太多,想逃避又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今天就简单聊一聊职场上“示弱”的问题。小编说的“示弱”,不是表现自己的无知,也不是假装天真,更不是无病呻吟,弱柳扶风。“示弱”可以理解成一种处世方法,是保护自己同时不伤害到别人的有效手段。
社交网络庞大复杂,但我们也无需和这么多人打交道。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认为,人类能够维持的社交网络大约为150人,150定律即“邓巴数”由此而来。
每个人都是社交网络上的一个小点,由此而辐射出来的人际关系网才是我们建立和维护的。而职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关系网”。不求左右逢源,但最起码的待人接物技巧还是需要掌握的。
理解并尊重对方的立场。不要咄咄逼人,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是情感的具化载体,而表达与沟通,则是交换思想、想法和态度的手段与桥梁。人与人的教育背景、人生经历不一样,由此培养的三观也会大不相同。所以当内在需求外化为语言表达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不一致和矛盾点。
当沟通不顺的时候,想一想对方提出如此需求或者说出这些话的时候,Ta们是基于什么原因,站在什么立场得出来的想法,以及对方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从事实出发,对本次沟通所产生的问题一一进行解构,找到解决方案,为彼此的要求找到相对合理的解释和解答。
综上,从尊重对方的角度出发,深挖对方说出这些话语的深层次原因,找到他们说出这些需求的底层逻辑,然后理性分析,做出理智判断,得出相对明智和正确的结论。从而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有效节约沟通成本,完成工作需求。
“示弱比逞强更难。弱者才会逞强,强者往往懂得示弱。”
给对方留出一定的“讨价还价”空间,但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委婉,不要说你想让对方完成什么需求以及需要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而是说你也是一个信息传达者,我现在所传递的信息都是领导的指令,表现出一番你也是迫于无奈的“受害者”形象。这样容易和沟通对方拉近距离,产生共鸣。当人与人的交际中不仅仅是利益交际,还掺杂共情社交的时候,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工作中产生的沟通与交流,目的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有时候沟通难免会遇到挫折、不顺和左右为难。这个时候一定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告诉自己:不要生气,气坏了身体是自己的。TA也不是故意听不懂我的话的,谁也不想揽活,谁也不想工作。淡定。
有时候沟通不顺确实有客观原因,比如部门之间信息颗粒度没有对齐,项目进度和客户需求没有进行信息分享;再比如不同岗位的同事都是站在自己的工作角度思考问题,导致沟通不在一个频道等等。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谨记一件事:工作只是工作,我们的交谈内容只能是工作。切勿上升到人品评判和人格职责。
职场生存不易,能顺利熬到退休除了世事洞明和察言观色,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打造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内核。愿您跨越山河,翻过万岭,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星河璀璨,霞光满天。
(本文由东奥会计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