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会《战略》本章的“战略控制方法”涉及预算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各种标准的衡量。这是战略在未来实用中的较为实战的内容,学懂学通,对考试和职场运用都有大有利处。
延伸阅读:2024年注会战略《轻一》名师讲义,备考重点汇总>>
【所属章节】
第四章 战略实施
第三节 战略控制
【知 识 点】
战略控制方法
(一)预算
1.预算的类型
2.预算的优点比较
增量预算
①预算编制工作量较少,相对容易操作;
②预算变动较小且循序渐进,为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
③有利于避免因资金分配规则改变而引起各部门之间产生冲突;
④比较容易对预算进行协调。
零基预算
①有利于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分配资金;
②有利于调动各个部门和员工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
③增强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
④鼓励企业管理层和部门经理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创新;
⑤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3.预算的缺点比较
增量预算
①没有考虑经营条件和经营情况的变化;
②容易使企业管理层和部门经理产生维持现状的保守观念,不利于企业创新;
③与部门和员工的业绩没有联系,没有提供降低成本的动力;
④鼓励各部门用光预算以保证下一年的预算不减少;
⑤随着业务活动及其开支水平的变化而失去合理性、可行性。
零基预算
①预算编制比较复杂,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②如果过度强调眼前预算项目的需要,容易导致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
③预算规则和业务项目开支标准的改变可能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企业业绩衡量
企业业绩包括两类:
种类 | 概念 | 表现 | 特征 |
战略性业绩 | 与企业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相关的绩效 | 市场竞争力、行业地位、企业成长性、企业声誉、重大创新等 | 整体性、长期性 |
经营性业绩 | 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业绩 | 月度或年度的销售额、净利润、资产回报率、质量合格率等 | 与企业局部或短期的经营活动相关 |
上述两类业绩的企业业绩衡量分别对应战略性业绩衡量和经营性业绩衡量。无论哪一类业绩衡量,都须使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衡量,并且将衡量结果与本企业的历史业绩以及同期同类企业的业绩进行比较,对发现的差距和差距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下面是企业通常使用的业绩衡量指标。
1.财务衡量指标
(1)财务衡量指标通过财务比率指标来反映。财务比率指标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数指标。
(2)使用比率来衡量、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原因及局限性
主要原因
①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比率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它们的变动;
②相对于实物数量或货币的绝对数值,比率对企业业绩的衡量更为适合;
③比率适合用作业绩目标;
④比率提供了总结企业业绩和经营成果的工具、方法,并可在同类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局限性
①信息获取存在困难;
②信息的使用存在局限性(数据存在时效性问题,评价侧重过去);
③比率在各个行业的理想标准不同,而且理想标准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改变,这为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业绩比较带来困难(评价标准存在动态性问题);
④比率有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数据存在完整性问题);
⑤比率有时体现的是被扭曲的结果(数据存在真实性问题);
⑥可能鼓励短期行为(比较短视,忽略长远发展);
⑦忽略其他战略要素(过于关注财务指标上的达标,忽视了具有战略意义上的因素);
⑧激励、控制的人员范围有限(对于那些对财务结果无任何责任的人员,无法起到激励和控制作)。
2.非财务衡量指标
非财务衡量指标是基于非财务信息的业绩衡量指标。
(1)主要的非财务衡量指标。
评价的领域 | 业绩计量 |
服务 | 诉讼数量;客户等待时间 |
人力资源 | 员工周转率;旷工时间;每个员工的培训时间 |
市场营销 | 销量增长;市场份额;客户数量 |
生产 | 工艺、流程先进性;质量标准 |
研发 | 技术专利数量和等级;设计创新能力 |
物流 | 设备利用能力;服务水平 |
广告 | 属性等级;成本水平 |
管理信息 | 及时性;准确度 |
提示
员工周转率(员工流动率)=补充员工数量/该时间段内员工平均数量
其中:补充员工数量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新雇佣的员工人数。
(2)使用非财务指标衡量、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原因及局限性
主要原因
①能够反映和监控非财务方面的经营业绩;
②通常比使用财务衡量指标提供企业业绩信息更为及时;
③容易被非财务管理人员理解并使用;
④有利于激励企业高管关注财务因素之外的因素,甚至决定企业成败的战略因素;
⑤一些衡量企业长期业绩的非财务指标,有利于避免短期行为;
⑥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衡量,因此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业绩的真实情况;
⑦激励、控制的人员范围较广,覆盖了对财务结果无任何责任的人员。
局限性
①不能使用统一的比率标准,因此不能容易地发现业绩变化或进行业绩比较;
②指标通常产生于各个经营部门并被它们分别使用,不能作为所有部门的共同业绩目标即企业整体性业绩目标;
③难以避免外部环境中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不能客观、真实地衡量和反映企业业绩。
(三)ESG绩效衡量
1.环境维度。强调企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涉及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有:
废物污染及管理政策、清洁制造、能源使用/消费、可再生能源、碳及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措施、水资源使用与管理、物料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使用和管理、生物多样性、员工环境意识、绿色采购、环境成本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碳交易与定价、绿色产品及绿色技术。
2.社会维度。强调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劳工权益、社会责任、公益慈善等。涉及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有:
国家战略响应、产业链协同、合作机制和平台、客户服务与权益保障、企业招聘政策、员工多元化与平等、员工满意度和流动率、员工权益、员工培训与发展、工作条件、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规范、产品安全与质量、供应商及供应链责任管理、应对公共危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社区参与和发展、精准扶贫、公益慈善。
3.治理维度。强调企业要提高治理水平,主要考虑企业制度层面的建设。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透明度、道德规范等。涉及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有:
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益保护、董事会独立性与多样性、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组织结构、企业文化、ESG管理、反贪污受贿政策、纳税透明度、商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反不公平竞争、风险管理、创新发展、利益相关者关系。
(四)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业绩衡量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在公司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财务角度
重点关注
能够显示企业战略及其实施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股东价值做出的贡献。
主要衡量指标
主要有营业收入、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产回报率、股东回报率、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等。前面在“企业业绩衡量”中阐述的“财务衡量指标”,都可作为平衡计分卡财务指标内容的选取对象。
2.顾客角度
重点关注
用来衡量和反映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价值方面的业绩。
主要衡量指标
主要有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率、投诉解决率、准时交货率、市场份额、客户保留率、新客户开发率、客户收益率等。
提示
新客户开发率=(本期客户数量-上期客户数量)/上期客户数量
开发新客户的能力是企业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
3.内部流程角度
重点关注
用于衡量和确认企业在哪些业务流程上表现优异,需要加强或改进哪些业务流程才能保证战略落地。
主要衡量指标
主要有数字化信息系统覆盖率、计划准确率、设备利用率、订单准时交付率、采购成本和周期、项目进度及完成率、废物减排及利用率、安全事故率、接待客户的时间和次数、对客户诉求的反应时间以及员工建议采纳率和员工收入等。
提示
员工收入是指员工实现的人均销售收入,人均销售收入越高,代表着员工为企业创造的财富与价值越多,反映内部流程的人均产值效率越高。
4.创新与学习角度
重点关注
衡量和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设创新型、学习型组织和文化方面的业绩。
主要衡量指标
主要有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专利等级和数量、数字化技术采用率、员工流动率、员工培训费用及次数、员工满意度等。
提示
平衡计分卡四个指标的目标内容之间相互交叉。如销售增长率既可作为一项财务指标,也可纳入客户指标;数字化信息系统覆盖率可同时列入内部流程指标和创新与学习指标。
上文注会考试知识点内容根据田明老师《轻一基础精讲班》讲义整理,田明老师2024年主讲的注会C双名师轻松过关®班课程正在更新!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责任编辑: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