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奥会计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 东奥会计在线 >> 公文写作 >> 论文精选 >> 正文

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解析

  来源:会计之友      时间:2008-7-28 11:14:07 字体:    我要纠错

    在会计信息市场中,存在着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商品。但在当今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业务的复杂及规模的扩大,信息需求方的决策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他们对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企业而言,他们供给会计信息的动力来自哪里?在信息供给过程中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以提高会计信息供给的质量呢?本文将针对这两问题展开探讨。

    一、企业的会计信息供给主体

    如果单从会计信息的生成来看,其供给主体似乎就是会计人员。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作用之一在于反映管理者的经营绩效,而管理人员的努力程度是不可观察的,因此会计信息反映的指标就成为相关利益者评价管理者经营者业绩的主要标准。这就决定了管理层比会计人员更关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和结果,也必然会参与乃至干涉会计信息的生成与传递。由于会计人员可能受到管理阶层的干预,甚至在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被管理层左右,并且选择会计政策的主体是管理阶层而非会计人员,因而将会计信息提供的主体定位于管理阶层或企业比定位于会计人员更合理。(杜兴强,1998)

    二、企业的会计信息供给动力

    司可脱认为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动力有两点,即契约性动力和市场动力。笔者就从这两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动力展开阐述。

    (一)会计信息供给的动力源自公司缔结的合同

    企业是一组正式或非正式契约的组合,会计信息对于监督契约合同的遵循情况是必须的。股东、债权人等作为契约的缔结方,与企业的管理层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为了防止管理层“偷懒”、“贪污”等行为的发生,外界的资金提供者在与管理层达成的协议中会要求其生产并披露会计信息,并以此作为衡量管理层工作业绩或是否继续向该企业进行贷款的信息来源。例如,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雇佣合同要求管理当局披露企业以净收益为核心的经营成果,作为计量管理人员业绩的指标。与此同时,当一个公司举债时,在合同中必然包括债务保护性条款,这就要求公司管理当局披露与债务保护性条款相关的不同比率信息。此时管理者都愿意提供该类信息,以使股东和债权人相信他在实际中遵守契约规定,并努力工作。原则上,为信息生产直接订立合同是较好的,但在实际中往往因为不同缔约方的信息偏好不同,很难达成一致的协议,即使可行,也会因谈判成本太高而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以准则的形式来规范能满足大多数外部信息需求的通用财务报告便成为必要了。

    (二)会计信息供给的另一动力来自于市场动力

    这里市场动力是指经理人才市场和接管市场的存在,正如尤金。法玛(1980)所指出的让管理人员隶属于经理人才市场,这将赋予其管理服务以市场价值。经理人才市场会激励管理层使其公司价值最大化,这将对管理人提供信息的动力产生主要影响。首先,将降低管理人员投机的趋势,使管理人员更愿意提供影响公司价值的会计信息。其次,管理人员将试图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这将形成向市场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的一种动力,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接管市场的存在使得股东具有行使权力的潜在机会,如果管理层不努力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公司可能会陷入被接管的境地,因而,接管市场也会激励管理人员将公司价值最大化,它对于会计信息生产也具有激励作用。

    另外,笔者认为,信号传递理论也可用于企业的信息供给分析。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以及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企业的管理层有动机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披露有关企业状况的会计信息,这种信号传递机制能够使资金提供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目前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并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借以做出各项投资决策。而且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受托者,也希望提供经过审计师鉴证的会计信息,来解除其“受托责任”。

    三、监管机构对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强制性推力

    政府作为企业监督管理机构,也是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者之一,只不过政府相对于其他信息需求方而言对信息供给所实施的压力和手段不同。政府可以代替国家,用法律和法规的形式要求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的揭示,达到获取会计信息的目的,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信息可以被其他信息使用者免费使用。会计信息管制即政府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干预,包括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会计信息质量、数量、表现形式及结构的管制。(吴联生,2000)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生产的垄断性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隐性”特征,使得信息使用者在信息交换中处于劣势地位,供需均衡不会自动达成。价格机制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最优产量,会导致市场失灵,企业会计信息的揭示需要在某一点上借助于外力寻求均衡,使供需双方满意。在会计信息披露均衡的获取中,政府的强制性推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管制是必需的。

    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等,其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充分借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企业会计的相关规定,在信息披露方面正在向国际趋同。

    四、企业在会计信息供给中应考虑的因素

    尽管企业会计信息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愿的,源于契约动力和市场动力,且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会计信息管制,但是,企业会计信息供给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企业应该认准形势,采取措施,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影响企业披露其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需求方的关注和了解

    会计信息使用者涉及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内部员工以及潜在投资者等多个利益相关群体,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商品有着不同的要求,他们分别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关注信息的某些方面。比如投资者最关注企业的获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而债权人首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他们会对会计信息供给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对企业而言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企业应该认准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群体,尽量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他们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并努力发展网络财务,增加信息供给量。

    (二)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都是要耗费成本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效益大于成本是企业信息供给的前提,信息供给需要在收益和成本之间权衡。披露信息主要涉及两类成本:1.可计量成本,即可明确计算并实际支付的信息成本。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审计成本;2.不可计量成本,表现为信息披露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此类成本不需要企业直接支付,也难以直接计量。当然,在管制的情况下,即使供给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也必须按管制要求的数量和质量供给会计信息,而当企业考虑供给超过管制数量的会计信息时,应该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三)企业应该努力提高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素质

    会计信息包括表内信息、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对这些内容,会计准则有着具体的编制与披露规定,这就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能够深入地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会计并不是一门精算的科学,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合理估计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供给。因此,企业应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使其及时学习、掌握新的会计法规,注重自身技能的培训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严于律己,遵守相关财务法律法规,提供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四)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要受到会计理论本身的限制

    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无疑将受到会计理论的影响和限制。会计理论的发展一方面会对会计主体本身的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影响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与披露的会计规则。例如,历史成本计量、货币计价、权责发生制确认等。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在此基础上,经过成本效益分析后,就人们关心的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问题,增加披露企业预测信息和一些分项目信息,以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了解。

    (五)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要受到会计管制的影响

    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某些会计信息公布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时某些企业并不会主动地将这些会计信息公布,但企业应该注意到会计管制的压力,国家会强制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数量披露会计信息。虽然按照管制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量,并不一定是一个最优的数量,经常存在着信息过载或信息不足的情况,但这毕竟是政府对会计信息供给不实的一种解决办法。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强,用户需要更多、更相关的信息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从而做出决策,因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高了。这就需要企业增加会计信息的供给,也就是满足需求方的需要,增加会计信息供给的深度和广度,并以法律、法规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逐步减少阻碍会计信息供给的因素,使会计信息供给满足需求。

东奥会计在线发布   实务录入:dingsk    责任编辑:dingsk 
我要纠错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文】【字体:  】 【打印】 【关闭
  • 2011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初级会计实务

  • 2010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经济法基础

  • 2010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中级会计实务

  • 2010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中级财务管理

  • 2010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中级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