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商品购、销、存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运杂费、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仓储保管费、广告费、商品损耗、经营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下面就几个主要费用的检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
运杂费是指商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运费、装卸搬运费、自有不独立核算又不作其他业务核算的车船和牲畜的燃料、饲料、物料消耗及同运输有关的各项杂费,如放空费、调车费、过路费、过渡费、车船清扫费、专用线车站、码头租赁费、港务费、过路费等。
此项费用数额既大又杂,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有无将固定资产的运杂费和为在建工程购买物资的运杂费列入。如某企业将自建宿舍的材料运杂费分次计入“营业费用”;(2)有无将加工商品的运杂费列入;(3)有无将销售商品为外单位代垫的运杂费列入企业的运杂费,收到购货单位支付的代垫运杂费又不冲回的;(4)有无以白条作运杂费原始凭证。
检查的方法:详细审阅“营业费用”明细账的借方“运杂费”栏,对支出数额较大的,要认真审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弄清运杂费支出的内容、性质,从而确定其是否属于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运杂费。
2、整理费用的检查
整理费用是指商品、物资在挑选整理、分类、分等过程中支付的费用。检查时,首先要弄清发生整理费用的商品是否需要挑选整理,对无需挑选整理的商品,该项费用就不可能发生。对需要挑选整理的商品,要注意企业有无将与整理无关的费用记入整理费用,挑选整理的损耗是否正常合理等。
检查方法:根据账户记载,抽调记账凭证,看该项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理。对移库的商品要审查“库存商品”明细账,检查移出与转入的数量,看其差额,判别企业有无将非正常损耗列入整理费用。
3、包装费的检查
包装费是指商品、物资的包装用品费、包装拆损费、租赁费以及不能列入包装物进价的运杂费等。审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对支出数额较大的包装费,要结合“营业费用”明细账认真审查原始凭证,对不属于包装费用开支的支出应全部剔除。
(2)对采取“一次摊销法”摊销包装费的企业,根据“营业费用”明细账的记载,调阅“包装物”明细账,审查落实企业当期是否领用包装物,必要时与仓库保管员的实物账进行核对,并审核结转摊销的成本是否正确。
(3)对采取“分期摊销法”摊销包装物费用的企业,要将“营业费用”明细账与“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明细账对照检查,看企业是否按统一的标准摊销。有出租出借包装业务的企业,要深入仓库,了解情况,结合“包装物”明细账审查“营业费用”明细账,看报废包装物摊销费用的数额是否扣除了包装物的残值。
(4)对采用“降等摊销法”、“使用程度估价法”摊销包装物的企业,要审查摊销时的原始凭证,看企业确定的等级、估计的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利多多摊、利少少摊、无利不摊的情况。
4、商品损耗的检查
商品损耗是商品、物资在运输、保管、销售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和经批准转销的非责任事故、非自然灾害造成的超定额商品损耗。商品的损耗有很多原因,也有不同的处理规定,如属于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事故或残损霉变的损失,作财产损失处理;属于责任过失损失,应作应收款追赔处理;商品进货少收和销货多付,则应向供购双方分别追回商品或价款等。但企业对商品损耗往往不按规定处理,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l
(1)有无将应由保险部门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记入损耗,将赔偿款挂账或转入“小金库”的情况;
(2)对超定额损耗,有无不按规定审批程序,擅自列支商品损耗的情况;
(3)有无用本企业商品请客送礼,列入损耗的情况;
(4)商品损耗应按进价处理,企业是否不扣除进销差价直接按售价记账。
检查方法:根据“营业费用”明细账,找出相应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审核“商品损溢报告表”或“盘点表”,并与“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或“库存商”明细账核对,看账账、账表之间是否一致。然后看审核报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对超定额不正常的商品损耗,要调查仓库保管员及有关人员,查清商品损耗的真实情况。
工资及福利费的检查与工业企业检查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