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可回避的现实。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正致力于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其近期目标是使世界范围内筹资的跨国公司接受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远期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大公司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总体看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潮流已经不可逆转。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加快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
一、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1.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近半个世纪以来,资本市场在全球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公司跨国上市数量增多,据统计,在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等地上市的公司中约10%~20%为外国公司。(2)公司跨国兼并规模增大,多数以百亿美元计,有的超过千亿美元。(3)跨国交易所联盟增强,证券24小时的连续交易成为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要求。
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了跨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而跨国公司的发展要求有尽可能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以求有效地将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汇编成统一的报表,供公司决策控制之用。然而,目前世界各国会计准则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使得作为资本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严重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上升,市场作用难以发挥。
2.国际间的贸易合作与贸易纠纷。会计被视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国际间的贸易合作要求统计经济数据时相关国家必须采取统一的计算基础,以增强数据的可比性,而包括GDP在内的宏观经济数据均以其国内公司会计业绩为基础,所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是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间的贸易纠纷需要通过世界性贸易组织的国际事务仲裁来解决,仲裁的焦点往往是贸易中涉及的各种数据的确定。会计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价值的,在按汇率做相应的调整后,确定的基本准绳在于会各国计准则是否对相同的会计事项采用相同的界定方式,当相关国家采用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时,贸易纠纷才能被公平、公正的仲裁。
二、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成绩
1.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中国财政部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将开始施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将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大幅变革,如新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证监会则颁布了一系列信息披露的规范,又建立了包括内容与格式准则、编报规则和问答等在内的四个层次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性,基于企业发展多元性这一事实,中国会计准则的实施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基本适应了企业机制转换速度不同、信息需求存在差异的现实。
2.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开拓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空间。1997年中国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成员和理事会观察员,在历次会议和磋商中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文件表达了中国的主张和意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建设认真提出意见和建议,广泛介入国际会计领域,在国际会计界和国际金融市杨树立起了中国的良好形象。
3.中国以会计准则建设为代表内的会计改革具有世界意义。在国际会计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换国家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类别概念。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各项法制不健全,制约了会计的发展,会计不够完备又反向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转换国家经历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如何将服务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转换为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会计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属于经济体制转换国家,面临着发展中国家通常都要面对的市场经济不发达、秩序环境不健全、会计职业发展不够这样一些问题。发展与协调就成为我国会计界面临的双重任务,总结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经验,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国际会计的内涵。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缺陷
由于诸多原因,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准则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不停地进步,目前已经比较完备,国际会计准则(IAS)已经制定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已制定100多项,而中国目前只有13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中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仍难以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上市公司高估利润和资产,隐瞒损失和负债,导致虚盈实亏,形成市场泡沫,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披露在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上难以发挥正面作用,反而使投资者无所适从,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炒作心理和投机心理。
2.境外投资者不认可中国公司的财务资料及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国内公司到境外市场发行H股或在国内发行B股时,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重新编制财务报表,并聘请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筹资成本上升,即使如此,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仍抱有怀疑态度,影响了投资信心,致使H股和B股发行价格偏低,严重影响公司再筹资能力。
3.加入WTO后,中国公司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冲击,因财务资料不符合国际标准等原因在国际反倾销诉讼易处于劣势,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更多的境外企业进入中国,甚至直接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会计准则的差异无疑也将影响这些企业在中国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
四、如何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1.照国际惯例,建立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和会计准则结构体系,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当前尤其是要针对会计准则的盲区和灰色地带,以准则解释或问答等方式,及时出台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在适当时候允许上市公司首先直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在此之前,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来处理我国会计准则没涉及或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的方面。
2.根据国际通用的信息监管标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证券市场很大程度是一个信息市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是各国证券监管机关的重点工作之一,市场监管发展的趋势将是在逐步降低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按照市场规律行事,依靠充分的信息披露,加强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
3.逐步开放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提高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比较集中,80%以上的上市公司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银广夏事件暴露出国内注册会计师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的严重问题。这必然会使市场去寻求以“四大”为代表的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高质量的服务,也必将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加速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本地化过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四大”也可能发生过失,但完善的保险制度已为民事赔偿机制奠定了基础。当然,聘请外资或合资会计师事务所必将增加上市公司的审计成本,但与此产生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4.根据国际标准和惯例,完善财税政策与制度,为会计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分离是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若缺乏完善的税收法规,会计改革必将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尤其是会削弱企业配合会计改革的积极性。在当前,尤其需要认真检讨有关的财税政策与制度,制定充分合理的损失准备和税前抵扣制度,及时消化不良资产,避免虚盈实亏、资产流失的现象,保证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5.在经济发展中调整具体的政策法规,避免诱导上市公司编造虚假财务信息。中国有关上市公司的一些政策法规都是以盈亏、利润率等指标为依据的。这些规定都有其产生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也成为诱导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编造虚假财务信息的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还需适时调整相关政策法规。
6.加强媒体的监督。政府政策能够根据市场反映灵活调整,是与媒体的监督分不开的。媒体客观准确的监督对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十分有益。媒体在市场行情向好的情况下加强风险警示、宣传风险意识,也有助于防范市场风险。
7.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诚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对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人员素质因果关系的认识,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培养高素质,适应国际标准的会计从业人员是中国会计行政管理的重要一环。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的认定,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和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创设,都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关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忧虑
会计标准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会计标准国际化也会产生大量的成本。这种成本主要是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为了协调本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而发生的各种制度变迁成本。
制度变迁的成本主要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是指变迁主体为发起变迁所耗费的各种支出和时间。例如,任何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都要经过大量专家、学者进行讨论、起草和制定,还要经过后期的多次修订;任何一项新准则的推行都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大量的培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200多万会计人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费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此外,如果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符合国际标准,知识存量的限制会大大增加这种变迁成本。对于某个具体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来说,会计准则的变化是有“经济后果”的。“经济后果”是指企业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工会等决策制定行为的影响,而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因而,准则的变迁有可能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抵制而增大其变迁的成本。制度变迁还可能引发各种间接成本。
可以看出,某种制度变迁的幅度越大,那么相应的变迁成本就越高,因此,各国政府在进行本国的会计改革时,特别是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制度变迁成本,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便是对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施加影响,从而缩小制度变迁的幅度。可见,会计标准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其实质与各国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国利益共享的结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中,如果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会计标准一味地向国际会计标准或者英美等国家的会计标准靠拢,则发展中国家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去实现本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改革成本实际上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因此,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接受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趋势和正面作用,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头脑。如果不切实际的、盲目向某个国家的会计标准靠拢,或者不顾客观条件的向国际会计标准靠拢,可能会牺牲中国的利益。中国尚处在转轨经济的特殊背景下,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完善的监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完全追求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企业对外融资的成本或者对外贸易的成本,但是可能会出现与中国转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由此所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对此需要有充分的认识。
六、结束语
中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要以中国的国情和特色为背景,逐步完善,避免出现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商业惯例相矛盾的现象,在最大程度维护中国利益的基础上,最终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整个框架和理论基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IASB)主席戴维?泰迪说,“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各国财务报告的标准都是相同的。”通过包括中国内的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希望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高效率的会计准则能够早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