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论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当你用一个杯子喝水时,会把水装的满满的吗?水装的太满,反而就喝不到了。审计人尽管性格开朗热情似火,可是我们招待客人的杯子从来都要“留一点儿”。在审计实务中,我们把这个“度”叫做重要性水平。那么这个“度”要在哪里寻找?寻到之后又要用多少呢?
我国审计准则对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如果合理预期的错报和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影响到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判断,这样的错报就可以认为是重大的。与之相关联,我们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要能够涵盖这样的错报。
所以,审计重要性水平或许寻找的不是哪些是重要的,而是要寻找什么是重要的“不重要”。财务报表中有少数列示的金额、分类或者列报存在差异时,根据企业的具体环境,对重要性的判断需要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来看,如果某一错报其金额没有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但是性质上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时,就不能把重要性单纯的定义为金额量的大小了。
既然在审计过程中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实际中需要在哪些方面找到一个恰当得体的“度”呢?
重要性是一个指标,审计准则是没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规定供我们执行的。目前只有一个宽泛计算的比率和判断的基础。所以重要性水平是否合理,可以在广阔的行业中寻找大家公认的、合理的一种方式和标准来进行参考。基准的确定、经验百分比的选择,尽量不要偏离行业公认的经验选择。就如同参加一个审计人的晚宴,大家的杯子里都只有半杯酒,你再捧着个大碗豪饮,或许就真的不太合适。
很多被审计单位的领导或者管理层,对于重要性水平认识程度不够,错误的认为重要性的判定工作就是形式,没有实际意义。想要得到合理的重要水平,应该有专门的人员来执行独立的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深层次挖掘,提高审计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本质上是经济市场的商业行为。注册会计师与客户这种雇佣关系,很难说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没有虚高的成分,审计风险没有达到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活动脱离商业利益自然不现实,但是独立、客观、公正的价值观同样不能缺失。杯子里的酒多了,人就容易醉;人一醉,就容易有失误。这种失误,将会影响众多的利害关系人的判断。
重要性既然是通过一定方法人为确定的,提升自身的职业敏感度变得尤为重要。具备高水准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才能更好的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保持审慎怀疑,才能对重要性有一个真实的判断。
重要性水平是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个“度”实在太值得审计人寻寻觅觅,衣带渐宽终不悔。
(本文由东奥会计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审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