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商业银行审计的现状与发展
银行是审计业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能够为审计提供被审计单位资金方面的众多资料与业务证明。而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审计业务,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内容与方式。在审计实操中,我国的商业银行审计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商业银行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审计质量?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四大银行、国家政策扶持的信用合作银行,还是近年来众多民营商业银行的发展可谓是令人欣慰。资本结构走向多样化,金融功能更丰富,对抗市场不稳定因素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发展情势一片光明,但这并不代表商业银行的一切就真的乐观。经营制度的缺陷、信贷评估的信用风险、道德与法律的平衡问题等不可忽视,具体表现为:
1.在我国,国有银行为政府项目工程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提供资金的比例依然很高。个人购房有关的抵押贷款、消费信贷和创业贷款等,不能全盘否决说不存在,但是至少目前来看占比还不够。
2.社会信贷的制度缺陷。在面向社会普通民众的贷款业务中,众多的商业银行缺少客观、有效的评估制度。“裙带”所能带来资金的利用和利益的共享在我国的银行信贷当中很难短时间内消除。很多企业依靠着虚假的材料,在信贷部门负责人的协助之下骗取银行资金。商业银行内部对于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过度授信的问题,是目前风险的主要成因。
3.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对于企业的抵押、质押贷款行为,企业为了逃避银行债务,用来偿债的不良资产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无效抵押、重复抵押的不良现象,在审核制度存在缺陷的大前提下更加肆无忌惮,导致了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偏高。
1.内部审计的建设,应当走向独立性和客观性。现在来看几乎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试问哪一个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构成不是隶属于银行本身呢?在经济关系不独立的前提下,公正客观只能是空谈。
2.坚持制度的自修。很多企业在银行跑贷款,都会戏称是在为资金跑关系。出现这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偌大的银行,真正授权贷款审批的其实是固定的几个人。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审批的不严谨和款项批准的不严格。在内控有效的前提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审查和审批制度,实行垂直管理,定期轮换决策岗位,可以有效避免商业银行陷入金融危机当中。
银行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是否正常、金融环境是否平稳健康。商业银行的审计,不能仅仅依赖于外部审计机构的纠正与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自我改良才是主要方向。
(本文由东奥会计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审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