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税务师>财务与会计>高频考点>正文

财务与会计冲刺考点速记手册:所得税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责编:王思雅2021-11-10 17:03:55

面对困难不要失去信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会实现梦想。2021年税务师考试将于11月13日-14日举行,小编整理了以下速记考点,帮助考生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更多重要知识点请参考2021年税务师《财务与会计》冲刺考点速记手册,建议收藏>>>

财务与会计冲刺考点速记手册:所得税

第十六章 所得税

点击下方目录中的考点名称,快速了解相关内容 ↓ ↓ ↓

目录
【考点一】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考点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考点三】负债的计税基础【考点四】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考点五】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考点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考点一】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

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

【考点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项目

内容

定义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取得成本-以前期间税法已累计税前扣除的金额

固定

资产

账面价值=初始确认金额-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初始确认金额-税法累计折旧

【提示】在初始确认时,税法和会计没有差异;税法不认可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时通常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税法和会计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也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初始确认金额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初始确认金额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无形资产

外购

无形资产原价-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原价-税法累计摊销

研发

研究阶段

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按费用化支出的175%税前扣除(即按75%加计扣除)

开发阶段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费用化计入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无形资产原价-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原价-税法累计摊销)×175%

【提示】对于上述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在初始计量时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但后续期间因会计与税法计提摊销的方法、摊销年限等不同导致的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

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模式

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税法初始确认金额-税法累计折旧(摊销)

成本模式

账面价值=初始确认金额-会计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初始确认金额-税法累计折旧(摊销)

资产减值准备

税法规定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各项资产其计税基础不会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变化

【2018年·单选题】2016年11月1日,甲公司购入股票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购买价款为1000万元,另支付手续费及相关税费4万元,2016年12月31日该项股票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若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甲公司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金融资产入账价值为1000万元

B.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4万元

C.金融资产计税基础为996万元

D.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4万元

【答案】B

【解析】该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1000+4=1004(万元),选项A错误;2016年12月31日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1100万元,计税基础为其初始成本1004万元,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100-1004)×25%=24(万元),选项B正确,选项C和D错误。

【考点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项目

内容

定义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提示】负债的确认和偿还如果不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等

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在该预计负债实际偿付时可以税前扣除的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账面价值)=0

税法规定在该预计负债实际偿付时不可以税前扣除的

因债务担保确认的预计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0)=账面价值

预收账款

收到款项时,同时不符合会计和税法收入确认条件

预收账款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0)=账面价值

收到款项时,不符合会计收入确认条件,但符合税法收入确认条件

预收账款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账面价值)=0

应付职工薪酬

超过税前扣除标准的

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0)=账面价值

未来可税前列支的,如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账面价值)=0

其他负债

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论是否实际支付,均不得税前扣除,根据公式可知:

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0)=账面价值

【考点四】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确认原则

谨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即只有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是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分析】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适用税率的确定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

2、计算公式

(1)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3)税率变动

暂时性差异代表的是未来期间转回时对应税所得的影响,所以应以暂时性差异转回时的税率为基础计算递延所得税,税率变化时要按照新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重新计量。

即:当期递延所得税发生额=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点五】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确认原则

充分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除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在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计税基础为0,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因此,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企业拟长期持有,则因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不会转回,对未来期间没有所得税的影响;因确认投资收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果未来期间逐期分回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免税,也不存在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影响;因确认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长期持有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期间也不会转回。

【结论】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企业改变持有意图拟对外出售的情况下,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转让或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项目

长期持有

近期出售

纳税调整

递延所得税确认

纳税调整

递延所得税确认

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营业外收入

调减

×

调减

确认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调减或调增

×

调减或调增

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

×

×

×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

×

×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2、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准则中规定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要求折现。

3、计算公式

(1)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3)税率变动

暂时性差异代表的是未来期间转回时对应税所得的影响,所以应以暂时性差异转回时的税率为基础计算递延所得税,税率变化时要按照新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重新计量,即: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新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考点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向税务部门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金额,即应交企业所得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1、纳税调整增加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

2、纳税调整减少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减。

(二)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费用=(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通常应当计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注:以上《财务与会计》内容由东奥教务团队整理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打印

精选推荐

报考咨询中心 资深财会老师为考生解决报名备考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资料下载
查看资料
免费领取

学习方法指导

0基础轻松入门

轻1名师课程

一备两考班

章节练习

阶段学习计划

考试指南

辅导课程
2025年税务师课程
辅导图书
2025年税务师图书
2025年税务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