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时效是什么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 责编:韩旭 2019-08-14 15:49:13

精选回答

东奥税务师

2025-01-08 17:21:48

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时效是什么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关于行政诉讼时效的意义,应该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不是处罚权利人不及时行使请求权的行为,更不是保护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而是具有积极的法律意义。

1、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

行政诉讼分类: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分为一般期限和特殊期限两类。

一般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

特别诉讼时效。指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而制定的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通则》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一般期限和特殊期限均包括两种情形:经复议的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与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经行政复议的案件一般起诉期限是15日,即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般期限是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其中,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行政起诉的特殊期限取决于单行法律的规定。

关注东奥税务师频道,了解更多关于税务师的内容。

免费试听 全部>>

资料下载
查看资料
免费领取

学习方法指导

0基础轻松入门

轻1名师课程

一备两考班

章节练习

阶段学习计划

考试指南

辅导课程
2025年税务师课程
辅导图书
2025年税务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