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理解和说明即为税法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包括有法定解释权的人或组织、法学工作者及任意公民,但法律解释从根本性质上说是立法活动的继续,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法律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2-11-16 15:43:20 查看全文>>
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理解和说明即为税法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包括有法定解释权的人或组织、法学工作者及任意公民,但法律解释从根本性质上说是立法活动的继续,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法律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2-11-16 15:43:20 查看全文>>
税收立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1、宪法
制定机关:全国人大。
2、法律
制定机关:
全国人大,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非基本法律。
税收立法程序通常包括的阶段有: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1.提议阶段:国务院授权其税务主管部门负责立法的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并提出立法方或税法草,上报国务院。
2.审议阶段: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
3.通过和公布阶段
(1)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
(2)税收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以简单多数的方式通过后,以国家主席名义发布实施。
税收立法程序是指有权的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等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税法的效力主要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1、税法的空间效力
具体分类: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在地方范围内有效。
2、税法的时间效力
(1)税法的生效
①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
②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重要税法个别条款修订和小税种设置);
税法的效力范围表现为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1、税法的空间效力
具体分类: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在地方范围内有效。
2、税法的时间效力
(1)税法的生效
①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
②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重要税法个别条款修订和小税种设置);
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
1.纳税义务人:这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纳税人应当与负税人进行区别,负税人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即税收的实际负担者,而纳税人是法律用语,即依法缴纳税收的人。税法只规定纳税人,不规定负税人。二者有时可能相同,有时不尽相同,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是相同的,而增值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就不一定一致。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这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征税对象是各个税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征税对象按其性质的不同,通常划分为流转额、所得额、财产及行为四大类。
3.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4.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负担和国家税收收入的多少,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5.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6.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纳税期限是衡量征纳双方是否按时行使征税权力和履行纳税义务的尺度。纳税期限一般分为按次征收和按期征收两种。在现代税制中,一般还将纳税期限分为缴税期限和申报期限两段,但也可以将申报期限内含于缴税期限之中。
税法的特点包括
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
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
义务性法规:
税法直接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法规,具有强制性;
从税法的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其履行纳税义务与获得的权利不对等;
税法的概念及其作用:
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税法的特点
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
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
税法的基本原则
按照解释的尺度不同,税法解释还可以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扩充解释——对税法条文所进行的大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通常是在法律条文含义显然窄于立法原意之时需要进行这种解释。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税法的解释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