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的基本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没有写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与普通法律条文同样可直接适用。根据《民法典》,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更新时间:2022-06-14 13:37:06 查看全文>>
民法上的基本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原则,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没有写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与普通法律条文同样可直接适用。根据《民法典》,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更新时间:2022-06-14 13:37:06 查看全文>>
税法与民法的关系是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有偿;税法调整方法要采用命令、服从的方法。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再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一般按税法规定纳税。
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主体
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属地兼属人的原则确定)。
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
民法中物权的特征是支配性、排他性和绝对性。
(1)支配性
物权人有权仅以自己的意志实现权利,无需第三人的积极行为协助,属于支配权。而债权属于请求权,其实现有赖于债务人的履行行为。
(2)排他性
物权具有排他性,一物之上只能成立一项所有权。而债权具有兼容性,同一标的物之上可以成立多重买卖合同,几个买卖合同均可有效,并不相互排斥。
(3)绝对性
物权是可以对抗所有人的财产权,有权排除任何他人的干涉,他人有义务予以尊重,属于绝对权或者对世权。而债权仅对特定的债务人存在,属于相对权或者对人权。
民法中物权的分类有:
(1)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民法典》规定的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地役权。
(3)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与债权相比,物权具有以下特征:
(1)支配性
物权人有权仅以自己的意志实现权利,无需第三人的积极行为协助,属于支配权。而债权属于请求权,其实现有赖于债务人的履行行为。
民法上的物名词解释是《民法典》上的物仅指有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包括电脑程序)以及各项权利等均不属于物权的客体。《民法典》上的物应具有可支配性,能为人力所支配并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如太阳、月亮、星星等)或者不为人所需之物(如汽车尾气),不属于《民法典》上的物。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物权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征:
(1)有体性
(2)可支配性
(3)在人的身体之外
更多相关知识请点击:
民法上的物有哪些类型
民法上的物有不动产和动产。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1)有体性
《民法典》上的物仅指有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包括电脑程序)以及各项权利等均不属于物权的客体。行为属于债权的客体,智力成果属于知识产权的客体。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权利经法律特别规定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如以股权、票据权利等出质构成权利质权,也称“准质权”。
(2)可支配性
《民法典》上的物应具有可支配性,能为人力所支配并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如太阳、月亮、星星等)或者不为人所需之物(如汽车尾气),不属于《民法典》上的物。
(3)在人的身体之外
人是权利主体,不能成为物权的客体。但人体器官脱离人的身体之后,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对于自己因违反合同,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或者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人身权利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种。
一、民事责任的特征
1、民事责任是以民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产生的法律责任;
2、民事责任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责任;
3、民事责任是具有制裁性的法律责任;
4、民事责任主要是具有财产性的法律责任;
5、民事责任主要是具有补偿性的责任,也包括一定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的法律主体。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包括8周岁,但是不包括18周岁);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自然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民法的基本原则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