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的规则。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更新时间:2025-06-22 15:01:24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的规则。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更新时间:2025-06-22 15:01:24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会计分录: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
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
年度终了,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
事业单位接受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按事业单位接受该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
借: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会计制度有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会计法律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是指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处于货币型态的那部分资金,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计财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制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单位领导人职责: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
单位领导人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负责对各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实施、落实。
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财政部门、单位领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的规则。《规则》分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12章68条,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的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1、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2、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是:
(1)在总公司之下,企业按照产品类别、地区类别或者顾客类别设置生产经营事业部;
(2)每个事业部设置各自的执行总经理,每位执行总经理都有权进行采购、生产和销售,对其事业部的生产经营,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实现负全部责任;
(3)总公司在重大问题上集中决策,各个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一个利润中心;
(4)各个事业部的盈亏直接影响总公司的盈亏,总公司的利润是各个事业部利润之和,总公司对各个事业部下达利润指标,各个事业部必须保证对总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的实现。
事业部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种形式,即一个公司按地区或按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事业部制组织机构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什么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