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知识专题/ 中级会计师/递延收益是什么意思

递延收益是什么意思

递延收益是什么意思

递延收益是指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税法规定,该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并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会计上确认为收益时,也同样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会产生所得税影响。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税法规定,应作为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缴企业所得税,则该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0。

更新时间:2022-10-07 10:05:35 查看全文>>

  • 合同负债是什么意思

    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如果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则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将该已收或应收的款项列示为合同负债。

    1.合同负债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计税基础为0。

    2.合同负债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合同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按照该已收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向客户转让相关商品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企业因转让商品收到的预收款适用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再使用“预收账款”科目及“递延收益”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已经收到的合同对价或已经取得的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金额。

    查看全文>>
  •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什么意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例如,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异,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

    查看全文>>
  • 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

    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是指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调整的合理方法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等)调整。

    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补征税款和加收利息

    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

    查看全文>>
  • 应交所得税借方余额报表上怎么反映

    应交所得税借方余额报表上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资产和当期所得税负债抵销列报的条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相关规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将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的法定权利;意图以净额结算或取得资产清偿债务同时进行。

    对于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以净额列示是指,当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大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税额时,超过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列示为“其他流动资产”;当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小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税额时,差额部分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项目列示。

    其他税种的应缴数和多缴数(或预缴数、待抵扣数)的抵销列报,可比照该原则处理。

    查看全文>>
  • 企业年度所得税怎么报

    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一是查账征收,二是核定征收。查账征收: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核定征收: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额*所得率*适用税率。

    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查看全文>>
  •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分录

    当企业确认所得税费用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的科目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中,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查看全文>>
  • 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前期差错更正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应交所得税的调整:按税法规定执行。具体来说,当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涉的损益类调整事项处理的口径相同时,则应考虑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当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涉及的损益类调整事项处理的口径不同时,则不应考虑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若调整事项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注意在应试时,若题目已经明确假定了会计调整业务是否调整所得税,虽然有时假定的条件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但是也必须按题目要求去做。若题目未作任何假定,则按上述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查看全文>>
  •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关系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区别:

    应交所得税是二级科目,一级科目是“应交税费”,是负债类科目。贷方记录应缴纳的所得税,借方表示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如在借方,反映企业多缴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表示结转到本年利润的所得税费用。期末无余额。

    计算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查看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递延收益是什么意思

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