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周转率是什么
精选回答
总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总资产的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属于营运能力比率,衡量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财务比率。
它有三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次数,表明1年中总资产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每1元总资产投资支持的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天数表明总资产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总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总资产与营业收入比,表明每1元营业收入需要的总资产投资。
1.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
总资产由各项资产组成,在营业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是各项资产。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可以了解总资产周转率变动是由哪些资产项目引起的,以及哪些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
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因为各项资产周转次数之和不等于总资产周转次数,不便于分析各项目变动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存货周转率可以使用“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作为周转额,但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为系统分析各项资产的周转情况并识别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统一使用“营业收入”计算周转率。
2.杜邦分析体系
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
权益净利率分解为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和权益乘数。这三个比率在各企业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可以观察本公司与其他公司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政策有什么不同。
分解出来的营业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次数,可以反映公司的经营战略。一些公司营业净利率较高,而总资产周转次数较低;另一些公司与之相反,总资产周转次数较高而营业净利率较低。两者经常呈反方向变化。这种现象并不偶然。为了提高营业净利率,就要增加产品附加值,往往需要增加投资,引起周转次数的下降。与此相反,为了加快周转,就要降低价格,引起营业净利率下降。通常,营业净利率较高的制造业,其周转次数都较低;周转次数很高的零售业,营业净利率很低。采取“高盈利、低周转”还是“低盈利、高周转”的方针,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作出的战略选择。正因如此,仅从营业净利率的高低并不能看出业绩好坏,应把它与总资产周转次数联系起来考察企业经营战略。真正重要的是两者共同作用得到的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可以反映管理者运用企业资产赚取盈利的业绩,是最重要的盈利能力。
分解出来的财务杠杆(以权益乘数表示)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政策。在总资产净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财务杠杆可以提高权益净利率,但同时也会增加财务风险。如何配置财务杠杆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政策。一般而言,总资产净利率较高的公司,财务杠杆较低,反之亦然。这种现象也不是偶然的。可以设想,为了提高权益净利率,公司倾向于尽可能提高财务杠杆。但是,债权人不一定会同意这种做法。债权人不分享超过利息的收益,更倾向于为预期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较稳定的企业提供贷款。为了稳定现金流量,公司的一种选择是降低价格以减少竞争;另一种选择是增加营运资本以防止现金流中断,这都会导致总资产净利率下降。也就是说,为了提高流动性,只能降低盈利性。因此,经营风险低的公司可以得到较多的贷款,其财务杠杆较高;经营风险高的公司,只能得到较少的贷款,其财务杠杆较低。总资产净利率与财务杠杆负相关,共同决定了公司的权益净利率。因此,公司必须使其经营战略和财务政策相匹配。
点击查看更多知识点:
更多知识点分析、考试重难点解读以及习题,可以关注东奥会计在线注会财管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