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出真知—谈谈那四个关于会计的基本假设
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已经开始,大家报名了哪些科目呢,现在是学习备考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要放松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注会会计的考点内容,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会计基本假设的解读,一起来看吧。
又到周末了,Happy Friday,大家都喜欢!小王和小武当然更喜欢,为什么?因为…他们更年轻,对,就是因为他们更年轻!
“小武,明天去哪儿玩儿呀?”,“明天,去郊区登山,要不也不知道去哪儿?”“一个人哪?......”
好了,对话结束。你听出来了吗?这里面藏着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假设”。
小武明天的活动是登山,这是客观事实。但如果要去登山,是需要假设前提的:天气要晴、身体要好、没有突然要加的班、还有最重要的----山,还在那儿。
这不是废话,只是我们平常都习惯了这种前提,而没有去想这种种“假设”而已。换句话说:我们就是在这种已经习惯了的“假设”中进行日常活动的。大到国家规划,小到鸡毛蒜皮,当然会计的日常核算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在专业范围内规定的更加具体、更加明确而已。
下面我们来翻译一下这些假设:登山是活动,也就是会计上的经济活动;小武是活动实施者,也就是会计上的主体;明天是活动的时间范围,也就是会计上的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而小武明天实施登山活动的消费,也就会计上的货币计量。
先说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会计工作是为“特定的单位”服务的,而这个单位就确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个“主体”是会计自己选的,与其他人无关。会计厉害吧?想选谁做主体就选谁,连法律也管不了,这就是“会计主体”。当然,实务中也有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重合的情况,比如一个法人公司其法律主体往往也是一个会计主体。因为会计工作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将这个法人公司的其他部门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如“某个车间、某项工程等等”。同样道理,小武当然也可以是会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