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显得外行?三类注会“行话”提升职场形象
注册会计师是财税行业选拔类的考试,需要“筛选”出类拔萃的财税人才。这就意味着从事注会工作不仅要求成绩过关,能力也要禁得起职业考验,而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财税考神们,亦或是转行转岗的财税小白而言,短板就是不懂行业内部机制或内行沟通语言,导致应试能力过硬,但运用及沟通能力欠佳。
另一方面,四大审计所最初的合伙人多为香港同胞或者新加坡人,所以在表述中容易中英混用,时间久了,有些词被简化说法或是习惯性表述,也让初入行的注会萌新一头雾水。
如何能让自己显得更加懂行在行?不会与职业圈子格格不入?首先就要让自己了解熟悉行业内的专有名词及“行话”。东奥特为准备走进注会圈的同学们整理罗列了三类内行用语,快边看边学起来吧。
很多行业都有约定俗成的行业用语,也只有身在领域里的人才能秒懂其所指的意思,注册会计师行业也有这样的内行用语,言外之意,只要接不上,可能就是半个外行,那么你的专业程度或许也会被质疑,如何避免呢?现在就来学习了解一下,让自己从用语细节上变得更加地道专业吧。
一般指注册会计师在工作底稿中写自己没有做过的审计程序。也指在审计时应付完成,凑合着完成审计流程中的某些环节。
审计核对各账目间的数字是否一致,与会计复核记账法时的对账类似,比如核对总账与明细账、账表与财务报表之间的数据。这也是十分繁琐的过程之一。在日常工作中甚至会口语化使用,比如:tie不上,不tie,有点类似于会计对账后说账目不平,也即借贷不相等的道理。
Q是英文query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意思就是质疑、问题。出Q指在审核底稿时,经理、合伙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清Q,顾名思义是清理解决问题。当审核人的出Q越少,也就意味着这份审计底稿的质量越高。
这也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简称,即不reasonable。审计流程中有一个程序是分析性复核。是通过各种分析来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当数据不合理时,会用不re表示。
特指刚入职会计师事务所的新成员,在工作两年左右或可以带队伍之后,就可以摘掉这个称呼了。
其实,注会工作中还有更多口语化或者日常习惯的用语,也是需要同学们一点一点积累的。对于严谨负责的注册会计师来说,工作中除了上述的场景式表达,当然还会用到很多正式流程中的专有名词。在注会各科的备考中,同学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以下术语你了解多少呢?
审计时设定的可以容忍的账目错误的上限。比如,被审计客户的账目上,收入有1000万,账目上出现了1万元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但如果此错误是10万,那么就需要调整。这个10万元就是重要性水平。
指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交易在其财务系统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再追踪一遍,以确保注会对客户业务流程的了解是准确和完整的。(PS:单看这个概念这么绕,就知道是审计没错了)
指为了确定客户自身的内控制度及程序设计是否合理、执行的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除了书本上的概念,通俗一点说就是所有审计团队成员对自己工作内容做的记录。做底稿是以备更高级别人员核查,证明自己尽到了审计的义务。
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从全部审计对象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做审计,并根据本审计的情况推断全部审计对象的情况。
注册会计师可以用会计语言表达风险,而会计语言最终会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出现。所以不论想从事审计工作,还是财会工作,财审行业语言都是需要掌握的。下面就来补充一下财务冷知识,让自己更加纯熟老练。
看到这个词不要误会为文字写作平淡、无逻辑框架。在财务工作中,流水账是指按时间顺序记录自己收支的情况。此类账表更多是出纳岗位在使用,例如企业的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等excel表格。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会看到“打白条”这个字眼,多表示是欠账却空口无凭,只好写一个欠条。在财务工作中,也有类似的“白条”。也指非正式的票据,比如不符合规范的单据、代替现金的欠条。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白条原则上是不允许的。
指收到现金后不存入银行,直接用现金开支。对于有规范财务审批流程的企业而言,坐支不利于资金账目的登账核算与企业经营的掌控,也是不被提倡的。
学习这个词语需要先普及一个概念:ST,指境内上市公司被进行退市风险的警示。洗大澡就是为了避免ST。指上市公司如果判断自己在之后数年会连续亏损,被ST的风险很高,上市公司就会索性一次性亏够,以期下一年度能够扭亏为盈。
事实上,有了注会六科的理论基础,在步入注会实际岗位中是可以有一定底气的。同学们无需因为自己的实战经验不足而感到焦虑。不论在事务所还是在企业的财务岗位,经验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希望大家可以勇敢的迈出职场进阶的步伐,逐渐成为行业的精英与行家。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注会同学们也可考虑转战攻克税务师考试,财税能力融会贯通,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注会考试的预习阶段已经开始了,有科目已经通过的同学们也可以边备考新科目,边追求自己理想的岗位,一边理论学习一边实战锻炼,两全其美。
延伸阅读:
(本文是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东奥会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