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_2024注会税法预习考点
注会《税法》中,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非常重要,此内容需要联系之前的基础概念和理论进行区分计算,所以在学习此科时,需要建立连贯的知识链条,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学们需要定期复习,巩固基础。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二)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核定征收具体分为定率(核定应税所得率)和定额(核定应纳所得税额)两种方法。
1.居民企业核定征收方法
核定征收方法 | 具体情形 |
核定应税所得率 | 能正确核算(查实)、合理计算和推定纳税人的收入总额 |
能正确核算(查实)、合理计算和推定纳税人的成本费用总额 | |
核定税额 |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总额均不能查实、合理计算和推定 |
2.税务机关采用下列方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2)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
(3)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
(4)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上述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的,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测算的应纳税额不一致时,可按测算的应纳税额从高核定。
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三)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项目 | 具体规定 |
扣缴义务人 | 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
应纳税所得额 | (1)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10% |
扣税时间 | 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 |
入库申报时间 | 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的税款,应当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并向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 |
(四)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非居民企业因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准确计算并据实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一定方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核定方法 | 适用情形 | 计算公式 |
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收入或通过合理方法推定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
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的非居民企业 |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
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于能够正确核算经费支出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的非居民企业 | 应纳税所得额=经费支出总额÷(1-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利润率 |
本文注册会计考试知识点内容由东奥教务团队整理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