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_24年注会审计划重点
注会审计为文科类的科目,在客观题中倾向于考核教材本身的内容,主观题的考核也较为集中,圈定在几个重要考点上。以下为第三章审计证据的知识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第三章为审计科目的重点章节,投入精力,集中精神,把书本读薄!
推荐阅读:2024年注会审计备考划重点汇总>>
【所属章节】
第三章:审计证据
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性质
【知 识 点】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充分性与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征,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如图3-3所示。
(一)充分性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并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2)审计证据质量:即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二)适当性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是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1.相关性
相关性指的是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所考虑的相关认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基本逻辑是“认定、目标、程序与证据”(详见第一章图1-11)。理解要点如下:
(1)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相关性可能受测试方向的影响。
例如,如果某审计程序的目的是测试应付账款的漏记错报,则测试已记录的应付账款很可能不是相关的审计程序,相关的审计程序可能是测试期后支出、未支付发票、供应商结算单以及发票未到的收货报告单等。
(2)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例如,检查期后应收账款收回的记录和文件可以提供有关存在和计价的审计证据,但未必提供与截止测试相关的审计证据。
类似地,有关某一特定认定(如存货的“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如该存货的“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3)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
2.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下列原则: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具有证明力。
(1)适当性影响充分性,即审计证据质量越高,其需要的数量可能越少。
(2)充分性不影响适当性,如果审计证据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数量再多也可能无法弥补。
上文注会考试知识点内容根据刘圣妮老师《轻一基础精讲班》讲义整理,刘圣妮老师主讲的C双名师轻松过关®班课程正在更新!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