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奥会计在线 >  中级经济师 >  人力资源 >  正文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_2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抢学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责编:孟凡莹2025-04-01 15:45:11

北京

辅导课程

真正的光不在远方,而是你此刻点燃的火种。想必备考中级经济师的同学们心中都在憧憬着考后的未来,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要懈怠,幸运和努力是需要成正比的,夯实基础对于新手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在25年教材发售之前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大部分同学会依据24年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预习备考,待教材发布后根据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这样会更轻松一些,下面为考生们准备2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专业的预习知识点,一起学起来吧。

相关阅读:202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预习知识点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_2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抢学

【内容导航】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内容导航】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

【知识点】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组织根据自身战略的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来预测组织未来可能会遇到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而制订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留和开发计划。

意义:人力资源规划满足组织对于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从而不仅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而且确保组织在人力资源的使用方面达到合理和高效。

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员供求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绩效管理规划、薪酬福利规划、员工关系规划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规划或继任规划等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关的各项规划活动。

②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专指组织的人员供求规划或雇用规划,即根据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分析,找出供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从而帮助组织制订平衡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各种相关计划。

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从明确组织的战略规划开始的。【必会】

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①组织在未来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什么?人员的数量以及构成和要求。

②组织在同一时期内能够获得的人力资源供给及它与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在数量和类型上是否适应?

③对比分析供需情况,组织应当通过哪些方式来达到自己在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1.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无须采取特别措施)

2.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

组织要考虑是通过增加现有人员的工作时间来应对,还是必须雇用新的人员应对。

3.人力资源需求小于供给

组织必须考虑是否应当通过限制人员雇用、缩短工作时间、鼓励员工提前退休或与合同到期的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等措施来平衡组织所面临的供求关系。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步骤: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数量、结构、质量的要求)。

(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内部人员情况+外部劳动力市场形势)。

(3)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三种情况,也可能局部不平衡)。

(4)实施人力资源供求平衡计划(分步骤加以实施)。

实施时,需要注意影响:

①精简人员需要注意程序的公平性以及对员工的人际公平性;

②增加人员不应急于满足需求而放松标准。

##start00:13:00##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组织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一致性和有效性,有利于组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还有助于组织对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

本文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内容由东奥教务团队整理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1
打印
2025年经济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