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_2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抢学
岩石间的种子能破土而出,不是因为石头柔软,而是它坚信自己能触到阳光。计划参加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同学们请注意,尽管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但提前预习至关重要。根据以往经验,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难度不容小觑,因此尽早掌握基础知识十分必要。以下是根据2024年考点整理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预习知识点(待2025年考纲发布后,将根据最新变化进行调整),建议大家收藏并跟随学习,为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导航】
经济发展
【内容导航】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知识点】
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含义 | 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并且伴随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具体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 (3)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4)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
核心 | (1)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 (3)以人民为中心就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 |
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保持协调、和谐关系 |
(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三个新
1.新发展理念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主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重点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问题。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新发展阶段
2035年远景目标 | 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个主要方面 |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①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②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③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⑤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⑥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
3.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涵 | (1)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能够给广大城乡居民带来实惠的发展 (2)是使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使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发展 (3)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4)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持协调的发展 (5)是更加开放的发展 |
实现条件 | (1)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源泉 (2)从需求侧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规模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基础,也是推动消费需求升级换代优化的基础 |
(四)中国式现代化
特征 | ①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⑤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 |
本质要求 |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重大原则 | ①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⑤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两步走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本文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内容由东奥教务团队整理。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