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奥会计在线 >  中级经济师 >  经济基础 >  正文

国际贸易理论_2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抢学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责编:孟凡莹2025-04-24 10:13:13

北京

辅导课程

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软弱,而是擦干眼泪后依然选择前行。计划参加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同学们请注意,尽管考试题型均为选择题,但提前备考至关重要。根据以往经验,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难度不容小觑,因此尽早掌握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建议大家收藏并跟随学习,为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中级经济师基础阶段知识点提前学>

国际贸易理论_2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抢学

【内容导航】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导航】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

当代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等)

(一)传统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提出者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内容

①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②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

提出者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内容

①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②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均获得收益

要素禀赋理论

提出者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内容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经济体(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丰裕或稀缺程度,或者拥有这些主要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①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②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二)当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提出者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

内容

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②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企业的规模需要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③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三)传统贸易理论与当代贸易理论的区别

项目

传统贸易理论

当代贸易理论

是否考虑规模报酬

不考虑或假设不变

考虑、规模报酬递增

产品形态

各国产品都是同质的

产品是类似的,不是同质的

国际市场竞争状况

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大多数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四)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1.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一国的自然资源越充裕,越能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外汇收入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一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这不仅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更能增加出口额

汇率水平的高低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这就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出口。这也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

如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贸易都有可能因此而减少

2.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

在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如GDP)的规模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

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贬值,用本币标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升,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就会下降,就要缩减进口贸易

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供给短缺,从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就会使一国的进口贸易受到影响

【提示】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同时有利于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的增加;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增加进口、减少出口。

本文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内容由东奥教务团队整理。

(本文为东奥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1
打印
2025年经济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