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是什么意思
精选回答
递延收益是指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1.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税法规定,该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并不构成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会计上确认为收益时,也同样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会产生所得税影响。
2.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如果按税法规定,应作为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缴企业所得税,则该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0。资产负债表日,该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0之间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期末递延收益账面价值为 100万元,则产生 10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收益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
1.政府补助:
当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时,这些资产可能与企业资产相关,也可能与企业的收益或费用相关。如果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并且这些补助的金额是确定的,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
如果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企业应当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然而,如果补助是与企业未来的收益或费用相关的,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递延收益。
2.长期资产相关收入: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收到与长期资产(如设备、房产等)相关的收入,但这些收入并不立即确认为当期收益。这些收入可能与资产的使用寿命、产量或其他长期因素相关,因此需要在未来期间内逐步确认为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将这些收入确认为递延收益。
3.售后租回交易:
当企业将其资产出售后再租回时,如果出售价格低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出售和租回是同一项交易或可视为同一项交易的两部分,则出售资产的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按照租期在租期内分摊计入损益。
4.其他长期合同和协议:
在某些长期合同或协议中,企业可能需要在未来期间内提供商品或服务,并且已经收到或应收的款项与未来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将收到的款项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未来期间内随着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而逐步确认为收入。
5.特定行业的会计处理:
在某些特定行业(如电信、能源等),企业可能需要根据行业特定的会计准则或规定来处理递延收益。这些规定可能涉及收入的确认条件、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分摊期限等方面。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会计知识点解读,考点分析可以关注中级会计实务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