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正文

2023年中级会计师考试冲刺干货,中级会计实务热门答疑精选

来源:东奥会计在线责编:陈越2023-08-16 16:09:43

2023年中级会计师考试已进入决战期,及时扫清学习疑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冲刺备考,本篇东奥教研专家团队整理《中级会计实务》科目高频问题及答案,涵盖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福利等,快来一起查缺补漏,看看这些高频问题你有没有中招!

2023年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答疑汇总,考前不留疑惑!

中级会计实务热门答疑汇总

科目切换: ◆ 会计实务 ◆ 经济法 ◆ 财务管理

第一章 概述

【问题】如何理解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回答】

项目

理解

常见应用情况或关键点

可靠性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又称“真实性”

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1)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以可靠性为基础

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注重“清晰明了”

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

按照准则要求进行的正确的会计处理,就是满足可比性的体现

实质重于形式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1)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2)售后回购

(3)售后租回

(4)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

重要性

会计信息需要针对的是重要交易或事项

(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内容)

(1)低值易耗品简化摊销方法

(2)前期非重大差错不需要追溯重述

(3)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差不大时可以采用票面利率核算

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但也不能滥用谨慎性原则,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费用,以调节企业利润,例如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3)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

(4)待执行合同转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

及时性

相关会计信息要及时确认、计量和报告

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对相关性和可靠性有制约作用)

第二章 存货

【问题】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产成品、材料vs用于加工产品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回答】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第四章  无形资产

【问题】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算公式

【回答】

未确认融资费用=购买无形资产应付金额-购买价款的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长期应付款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期初摊余成本=长期应付款的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长期应付款原值-已经支付的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原值-已经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问题】不同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处理的对比

【回答】

项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集团外部非关联方之间合并)

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

初始计量

一次交易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这里的商誉指的是被投资方由集团内最终控制方从外部购进股权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形成的商誉)

一次交易

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初始投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多次交易

多次

交易

①原投资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于追加投资日的公允价值+新增对价的公允价值

②原投资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投资于追加投资日的账面价值+新增对价的公允价值

付出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单独作为应收项目处理,记入“应收股利”科目

支付对价的差额

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①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比照处置相关资产处理)

②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提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属于同一集团内部事项,是权益性交易,不确认损益,相关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视同“购买”,按照付出对价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付出对价为非货币性资产的,视同出售资产后用取得款项购买长期股权投资

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

不管是合并方式还是合并以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均应冲减溢价发行收入,溢价发行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债务性证券的佣金、手续费等,应计入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后续计量方法

成本法

权益法

【提示】通常情况下,达到控制(子公司,含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采用成本法核算,重大影响(联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问题】“投资时点被投资方相应资产等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与取得投资后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净利润的影响(假设相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回答】

项目

投资时点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取得投资后发生的内部交易

存货

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投资时点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提示】不需要区分交易发生当期或后续期间

①交易发生当期

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存货内部交易售价-存货账面价值)×(1-当期出售比例

②后续期间

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存货内部交易售价-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即上期尚未出售部分,在本期出售)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年限平均法(直线法)为例

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当期折旧、摊销月数/12)

或:

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资产账面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当期折旧、摊销月数/12)

【提示】不需要区分交易发生当期或后续期间

①交易发生当期

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售价-资产账面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当期折旧、摊销月数/12)

②后续期间

调整后的净利润=被投资方当期实现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账面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当期折旧、摊销月数/12)

【提示】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关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金额是通过在以后期间多计提折旧予以实现的,所以在内部交易的以后期间该项资产的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对应的折旧(或摊销)的金额应调整增加后续期间的净利润

第六章  投资性房地产

【问题】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日

【回答】

(1)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转换日为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自用建筑物改为出租,转换日应该为租赁期开始日。

(3)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转换日为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后确定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日期。

(4)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用于经营租出的房地产重新开发用于对外销售的,转换日为租赁期届满、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的日期。

第七章  资产减值

【问题】确认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哪些现金流量应该考虑,哪些现金流量不应该考虑?

【回答】

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1)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2)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

(3)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4)除上述项目外,企业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①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应考虑

不应考虑

考虑未来资产正常维护发生的支出

已经作出承诺的重组义务

不考虑未来可能进行的资产改良所导致的现金流量

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义务

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③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④涉及内部转移价格的需要作调整。

第八章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问题】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计量原则

【回答】

(1)购买或源生时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工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特征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发生信用减值

损失准备

按照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利息收入

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已计提减值准备)×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2)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工具

损失准备

仅将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

利息收入

摊余成本×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

【问题】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的计算公式

【回答】

(1)其他债权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期末公允价值-期末账面余额

(2)本期公允价值变动金额=(期末公允价值-期末账面余额)-已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提示】金融资产准则现在重新编写,对于实际信用减值和预期信用减值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是不影响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所以账面余额就是账上列报的金额,是没有考虑减值的金额,这里特殊需要特别记忆。

第九章  职工薪酬

【问题】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账务处理

【回答】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

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将自产产品实际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如涉及)

   贷:库存商品

第十章  借款费用

【问题】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处理

【回答】

资本化利息费用金额=资本化期间专门借款本金发生的利息金额-资本化期间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或利息收入(与专门借款的具体支出数无关,资本化期间发生的全部利息都要资本化)

费用化利息费用金额=费用化期间专门借款本金发生的利息金额-费用化期间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或利息收入

【问题】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处理

【回答】

资本化利息费用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资本化率

(1)一般借款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这里指的是计算总体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需要动用一般借款的本金的金额】

(2)所占用一般借款资本化率的计算(不与资产支出相挂钩)

所占用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①购建固定资产只占用一笔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

②购建固定资产占用一笔以上的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其中:

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借入后存续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这里指的是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考虑一般借款在本期实际存在的天数,而不是实际占用一般借款的时间,需要与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区分】

【提示】发生超过专门借款的支出,占用已经借入的一般借款时不分先后顺序,没有先占用和后占用之分,所以计算一般借款资本化利息费用时,所有的一般借款都要考虑。

第十一章  或有事项

【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回答】

确认负债的账务处理

与当期实际发生的诉讼损失金额之间差额的处理

(企业双方均服从判决)

①前期已合理计提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直接计入或冲减当期营业外支出

借:预计负债

   营业外支出(差额,或贷方)

 贷:其他应付款

②前期未合理计提

(计提金额不合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

按照重大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借:预计负债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或贷方)

 贷:其他应付款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③前期无法合理预计,未计提

在该损失实际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其他应付款

④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未决诉讼

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借:预计负债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或贷方)

 贷:其他应付款

【问题】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回答】


执行合同

违约

预计负债的金额

存在标的资产

合同数量<标的资产数量:

按合同价对合同数量内的计提减值,按市场价对合同数量外部分计提减值

将违约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对标的资产按市场价格确认减值

只有违约才会按违约损失确认预计负债

合同数量=标的资产数量:

按合同价对合同数量计提减值

合同数量>标的资产数量:

按合同价对标的资产计提减值,同时对超过该减值损失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

执行合同和违约都会确认预计负债

不存在标的资产

继续执行合同的损失为合同价与预计成本价的差额

违约损失

执行合同与违约损失中较低者为预计负债金额

第十二章  收入

【问题】合同变更三种情形的辨析

【回答】

合同变更部分的具体会计处理情形

合同变更的具体内容

1.作为单独合同

a.合同变更增加了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及合同价款;b.新增合同价款反映了新增商品单独售价

2.作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

合同变更不属于上述第1种情形(未满足条件b),且在合同变更日已转让商品与未转让商品之间可明确区分的,应当视为原合同终止,同时,将原合同未履约部分与合同变更部分合并为新合同进行会计处理

3.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

合同变更不属于上述第1种情形,且在合同变更日已转让商品与未转让商品之间不可明确区分的(未满足条件a),在合同变更日重新计算履约进度,并调整当期收入和相应成本等

如果在合同变更日未转让商品为上述第2种和第3种情形的组合,企业应当按照上述第2种或第3种情形中更为恰当的一种方式对合同变更后尚未转让(或部分未转让)商品进行会计处理

【问题】合同取得成本与合同履约成本的区分

【回答】

合同取得成本:本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合同履约成本:本科目核算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本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企业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毛利不在本科目核算。

注意,合同取得成本是取得合同发生的成本,合同履约成本是履行当前合同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成本,二者主要区别注意成本发生的时间点,一个是取得时发生的成本,另一个是履行时发生的成本。

第十三章  政府补助

【问题】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回答】

收到补助时计入递延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总额法:摊销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提示】

①若企业先收到资金再购建资产,则应在开始对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开始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损益;

②若企业先购建资产再收到资金,则应在相关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相应的分摊递延收益。

净额法: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直接冲减资产成本

借:递延收益

  贷:固定资产等

【问题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回答】

①弥补以前发生的损失或支出

总额法:收到时计入当期损益(日常活动:其他收益;非日常活动:营业外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冲减成本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提示】注意是弥补以前期间的哪项金额,以前期间相应的金额计入哪里,收到补助的时候就冲减该项金额。

②弥补以后发生的损失或支出

a.收到时计入递延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b.以后支出实际发生时

总额法:摊销计入当期损益(日常活动:其他收益;非日常活动: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冲减成本费用

借:递延收益

  贷: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提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是政府以定额标准按期划拨给企业的补助,可以在预计能够收到时,确认为“其他应收款”核算,但是如果没有定额标准,只能在实际收到时,记入“银行存款”科目,不能提前预计入账。

第十四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问题】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总结

【回答】

项目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1.若给出换入资产公允价值

换入资产成本=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提示】此情形换入资产成本与补价无关

2.若未给出换入资产公允价值

(1)不涉及补价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

①支付补价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

②收到补价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1.不涉及补价的情况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情况

(1)支付补价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

(2)收到补价方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第十五章  债务重组

【问题】债务重组中抵债差额计入的科目

【回答】

抵债资产

债务人

债权人

其他收益

投资收益

其他收益

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

×

×

多项资产抵债(包含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

×

×

仅金融资产

×

×

第十六章  所得税

【问题】应交所得税vs递延所得税vs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回答】

①应交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调整增加-永久性差异调整减少-本期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②递延所得税费用=本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本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额-本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额+本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

③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注:以上的计算公式中涉及到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都是对应所得税费用的部分,对应所有者权益的不用考虑。

第十七章  外币折算

【问题】期末,涉及外币货币性项目账户产生汇兑收益或汇兑损失的判定?

【回答】

期末,计算外币货币性项目账户产生的汇兑差额时,常用思路为:

外币账户期末汇兑差额=期末外币账户外币余额×期末汇率-期末外币账户记账本位币余额

如果上述计算结果为正,外币资产类账户为汇兑收益,外币负债类账户为汇兑损失;

如果上述计算结果为负,外币资产类账户为汇兑损失,外币负债类账户为汇兑收益。

【提示】站在企业角度,资产类的账户按照期末汇率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大于原账户已经存在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即产生了收益(资产多了),反之为损失。

负债类的账户按照期末汇率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小于原账户已经存在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即产生了收益(负债少了),反之为损失。

第十八章  租赁

【问题】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回答】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对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应用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简化处理的除外,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初始计量


借:使用权资产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借:使用权资产

贷:预付账款等[租赁期开始日或之前支付的租赁付款额(扣除已享受的租赁激励)]

借:使用权资产

贷:银行存款(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借:使用权资产

贷:预计负债(按预计将发生的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或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等成本的现值

后续计量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等

 贷:使用权资产累计折旧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使用权资产减值准备(按应减记的金额)

第十九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问题】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处理原则

【回答】

企业因出售对子公司的投资等原因导致其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的,无论出售后企业是否保留部分权益性投资,应当在拟出售对子公司投资满足持有待售类别划分条件时,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将对子公司投资整体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将子公司所有资产和负债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

【问题】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长期股权投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处理原则

【回答】

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全部或部分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应当停止权益法核算;对于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剩余权益性投资,应当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那部分权益性投资出售前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十章  企业合并

【问题】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的或有对价的处理原则

【回答】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的或有对价,在初始取得该项投资时判断该或有对价是否符合预计负债或资产的确认条件,若符合确认预计负债或资产条件,应当予以确认。该预计负债或资产与后续或有对价的结算金额之间的差额不影响当期损益,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部分,调整留存收益。

【提示】这部分或有对价是不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只是影响资本公积,后续期间实际结算的或有对价相应的影响资本公积。

第二十一章  财务报告

【问题】内部交易存货,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什么时候在借方,什么时候在贷方?

【回答】

合并报表是在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编制的,所以合并报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也是在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调整。调整步骤:

①计算个别报表中根据减值后存货的税会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个别报表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个别报表所得税税率)。

②计算合并报表角度的税会差异,合并报表角度认可的递延所得税=(计税基础-合并报表角度认可的存货的账面价值)×母公司所得税税率。【该金额为合并报表中列示的递延所得税】

③合并抵销金额,由②-①,

若差额=0,个别报表中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认可,故合并报表无须编制调整分录。

若差额>0,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按差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若差额<0,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按差额: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以后核算期间,内部交易全部实现对外销售,将原合并报表调整的递延所得税,反向冲回。

第二十三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问题】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如何调整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回答】

(1)存在暂时性差异的调整事项,不论是汇算清缴日之前还是汇算清缴日之后,一律调整递延所得税,同时调整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比如针对资产补提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的补充确认等)。

(2)税法允许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总原则),若发生在汇算清缴日之前,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若发生在汇算清缴日之后,不能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用递延所得税替代),同时调整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


税法允许扣除或补交税金

调整事项形成暂时性差异

汇算清缴

日之前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相反分录

汇算清缴

日之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提示】针对日后调整事项的题目,考试中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第二个条件是,税法是否允许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说明:以上内容由东奥教研专家团队提供,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祝大家备考顺利,早日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证


+1
打印
资料下载
查看资料
免费领取

学习方法指导

考前学习资料

名师核心课程

摸底测试习题

章节练习前两章

阶段学习计划

考试指南

学霸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