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司战略》基础考点:企业国际化过程的非连续模式理论
【东奥小编】现阶段进入2015年注会基础备考期,是全面梳理考点的宝贵时期,我们一起来学习2015《公司战略》基础考点:企业国际化过程的非连续模式理论。
【内容导航】:
1.国际创新企业模型
2.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管理理论
3.企业国际化的网络理论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内容。
【知识点】:企业国际化过程的非连续模式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企业国际化环境的巨大变化,在企业国际化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对于这些新现象,传统理论或者解释不了,或者解释不力。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企业国际化,最终产生了国际创新企业模型、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管理理论和网络理论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都不同程度上认为企业国际化过程是不连续的,即企业国际化完全不必遵循传统的企业国际化顺序,而采取灵活的、甚至是跳跃式的发展,以达到快速国际化的目的,从而提出了一条与传统理论所提出的连续国际化模式完全不同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途径。
1.国际创新企业模型。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没有按照连续过程理论所指出的渐进方式进行。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这些新现象,Oviatt和McDougall通过建立国际创新企业模型进行解释和说明。他们认为,国际创新企业是那些起初就通过利用多国资源与市场来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国际创新企业模型包括四个要素,即部分交易的内部化、网络以及许可协议等可以选择的控制结构、国外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资源。
根据模型他们得出结论,由于缺乏资源,那些依赖知识创造价值的小企业在竞争中难以通过聚焦于国内市场而生存和获得成功。因此,这些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从一开始就面向国际市场,就是国际化的企业。这样,这些小企业国际化就拥有了不同于传统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路径。
至于影响小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因素,Oviatt和McDougall引用了许多案例以及前人研究中的一些证据,说明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依赖于企业起初就拥有的国际化视野、革新的产品或服务,以及通过网络和有效的组织而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能力。
2.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管理理论。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来研究和解释企业国际化现象。Mintaberg和Mchugh指出,随着环境中机会和威胁的不断变化,多数企业成长战略表现为企业投入的主动增加或减少,而国际化既可能是企业执行长期战略的结果,也可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急举措。
Millington和Baylis特别关注战略计划在企业国际化过程的作用。他们认为,在国际化的早期,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其国际化也许会表现出缓慢而逐渐发展的特点。然而,随着企业国际化经验的积累,在战略分析和信息搜索的基础上,战略计划系统就会发挥重大作用。由于企业经验可以在不同市场、不同产品之间传递,因而使企业国际化完全有可能超越传统理论提出的阶段顺序而发生跳跃。所以,企业的连续或渐进国际化与其说是一般原则还不如说是特例。
3.企业国际化的网络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一些学者又运用产业内网络的概念分析和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新现象,提出了企业国际化的网络理论。Johanson和Mattsson认为企业国际化过程应从企业间关系网的角度而非传统理论中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研究,并把企业国际化看成是企业建立和发展与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关系的过程。因此,一个企业对于国际目标市场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就往往会根据其国际网络关系的发展状况来确定,而不一定采用传统的连续方式。
【提示】我们可以根据时间与目标市场以及进入方式的关系来判定企业国际化采取的是连续还是不连续的模式。连续国际化情况是:企业按照文化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选择目标市场,同时针对特定市场的进入方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发展。
不连续的国际化有两种最基本的情形:
第一,企业国际化直接从文化距离较远的国家起步,而不论企业进入方式之难易;
第二,企业国际化以最难或较难的进入方式起步,而不论目标市场文化距离之远近。